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文化学术 > 正文

田川流教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

2025-09-25 

9月23日,我校田川流教授为师生作题为《在互动、互适、互鉴中促进中华文明标识的国际艺术传播》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科研处、研究生处主办,相关专业师生300余人聆听讲座。



田川流围绕“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国际传播”这一命题,系统阐述了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的三条道路。他表示,要坚持“精准创作”与“互动遴选”相结合,精心打磨传播内容,确保作品既能深刻承载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,又能有效触达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,引发内心共鸣。要依托“多渠道传播”与“互适交融”策略拓展影响力,在充分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寻求审美共识,推动中国故事传播得更广。要通过“互鉴磨合”与“持续延展”积累长效发展动能,在文明交流对话中实现双向滋养与合作共赢。他强调,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国际传播本质上是文明间的对话与交流,其核心并非单向输出,而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,旨在促进心灵相通、增进理解互信。

整场讲座既有宏观的理论视野,又包含鲜活的案例剖析,逻辑清晰、见解独到,深化了师生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认识,增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信心。


人物链接:

田川流,万博manbext网页版 教授,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、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,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、艺术美学、艺术管理学。历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,国家级教材课题2项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。个人独立撰写或作为主要作者出版的著作计26部,发表论文、评论230余篇,其中在国家重要报刊发表60余篇。主要著作有《艺术美学》《艺术管理学概论》《艺术与创意》《艺术学导论》等,获得部省级科研成果奖、教学成果奖20余项。


(供稿:科研处、研究生处 作者/摄影:陈金丽 审核:胡春景、孙志鸿 编辑:张璐 终审:孔宪坤)

   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  关注新浪微博
版权所有:万博manbext网页版 鲁ICP备05002378-1号
长清校区地址: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紫薇路6000号
邮编:250300
文东校区地址: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
邮编:250014

Baidu
map